岳家拳是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传统拳术之一,相传为民族英雄岳飞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与敌作战中实战而创立,流传已800多年。1986年,在全国民间武术表演大会上,来自黄梅县小池镇的农民岳进,自称岳飞第三十一代后裔,以他的岳家拳技压群雄,荣获金奖。2008年6月7日,岳家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获奖后接受采访,岳进坦承自己的“岳家拳”全部学习自飞祖的《武穆遗书》——也就是说,《武穆遗书》是实有其书的!这一点,可能金庸也会觉得意外。岳家拳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最初用于军中练兵作战,而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和整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岳家拳历经数百年不衰,并能流传于世,与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是分不开的。
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后裔在湖北武穴已相传三十三代,近两千多人。自宋代起,岳家人对岳家拳的练习从未间断,而岳家拳的最初拳谱,就保留在《岳氏宗谱》中,是岳氏家谱的一部分。1986年,岳飞后裔、岳家嫡传拳师岳进将岳家拳古拳谱原本捐献给国家,自己仅留下复件,这才揭开岳家拳神秘面纱。同时,岳飞爱将张保的后裔在岳家拳传承上也是繁衍兴盛,根据祖训,张保家世世代代学练岳家拳。共同挑起了传承岳家拳之重任。
不过,《武穆遗书》所载非兵法,而是一本集岳家拳、岳家枪、刀、棍等十八般武艺于一身的“武功秘笈”。其基本理论以推、援、夺、牵、捺、逼、吸八字为法,讲究吞吐浮存,首重桩功谱云,吞身如菏缩,吐手若蛇奔,股撞随风入,轻重左右分。浮如云出曲,沉如石投江,左右常顾,坐腿把阴藏,发力讲惊驰崩抖,要求手到脚到气到声到。
1132年(南宋高宗绍兴元年),任江淮招讨付使,率军抗金,转战于鄂东一带,曾两败李成,张用于黄梅,后走洪洲,留四子震住守黄梅,飞祖遇难后,震、霆二祖隐居黄梅山区,岳家军将士亦多解甲就地务农。家拳续传到这里,世代相传至尽,其分布地区以黄梅广济为中心,遍及鄂东各县,练者从多。
其风格特点拳架短小古朴,桩沉步稳、带气发声、多手法、少腿法、重技击实用、手型有点掌、螺旋掌、虎抱头拳、步型以食鸡步为主。两腿弯曲,不丁不八,一到十体现着不动的侧重点,器械套路有岳家枪、勾镰枪、双锏、双锤等。枪法多为刺、拦、拿、挑、劈、绞、崩等动着无花招。持枪留后把,有格斗拼杀气势,其拳功方法或训练手段,打沙袋练拳功,打抄板练掌功,并有家拳散手,家拳手法的单操动着。
岳飞第32代孙,岳飞思想研究会黄梅分会秘书长岳和军介绍,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蒙难,岳飞之子岳震、岳霆藏匿于黄梅龙虎山,并辗转大别山一带,改鄂姓21年。在此期间,岳震、岳霆等人对父亲岳飞的遗稿进行了整理。整理出了后人尊称的《武穆遗书》。
拳术套路:岳家拳诞生于军中,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编,故以实战著称。岳家拳的每招每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与外形的刻意美观。流传下来的拳术套路主要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十套拳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且每一套动作都古朴自然,紧凑严密,节奏鲜明,简练易学。其中的任何一招一式,都可以为习练者在实战中具体应用。例如“飞挎篮”“天罗地网”“周仓扛粮”等技法是岳家拳技击之精华。
岳家拳各路传人简述:1、张业金作为岳家拳第二十六代传人,历时两年,走遍全市400多个自然村,走访了276名60岁以上的老拳师,丰富了岳家拳理论和实践,被湖北省体育局授予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张业金先后将岳家拳搬上了湖北省首届李时珍国际药交节、河南省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国际招商会、黄冈市第三届运动会等开幕式的舞台。2011年9月,广西永乐影视传媒公司与湖北武穴市政府签订了拍摄协议,电影《岳家拳》即将搬上银幕。
2、岳飞爱将张宪河南宗亲之后张开明先生,1958年出生于中华武术发源地之一的河南省新乡市一个中医武术气功世家,自幼跟随祖父习练武术,世袭岳家武技的枪拳诸技法。张开明精通岳家拳武技中的岳家十八战枪、三十六奇枪、岳家大枪、岳家六合战枪、九步十三枪、岳家六合刀、岳家六合剑、猿清拳、岳家六合拳、岳家十三手、岳家小架拳、岳家大架拳、大战法、小战法、十八罗汉桩、七十二字功法、混元桩、岳家散手等。
3、清末白莲教武术教头张春林,1888年收十六岁的金华青年郑克荣为徒传岳家拳及医术。郑克荣1926年收朱国维为徒传授鄂东岳家散手拳术与器械。后朱国维公开传授岳家散手第一、二、三路拳术和器械套路“八母棒”,并回授郑克荣嫡孙郑如槐。郑如槐兼得祖父的精心传授,研习至深、见解独到,晚年全力编撰《岳武穆柔术拳谱》,并将平生所学传与徒弟叶子奎。
岳进是少数精通岳家武艺的岳飞后人之一,名动鄂赣皖,获奖之后,得知国家有意收藏《武穆遗书》,深明大义,用钢笔另录一份,而将古抄本《武穆遗书》捐献给国家,获得了300元奖金。
配资平台哪个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