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主治医师,师承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惠芳教授。临床研究推进和完善了交叉对应取穴法。
出诊时间:周四夜诊 周六全天
一、核心思路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宣肺开窍、温阳固表、健脾化湿、益肾纳气”为纲,分三步走:
1. 急性发作期——速通鼻窍,缓解鼻塞、流涕、喷嚏;
2. 迁延期——调和营卫,减少发作频次;
3. 巩固期——培补肺脾肾,改善过敏体质,预防复发。
二、四诊合参·辨证分型
1. 肺气虚寒:鼻痒喷嚏、清涕如水、畏风怕冷、舌淡苔白。
2. 脾气虚弱:鼻塞黏涕、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胖齿痕。
3. 肾阳不足:清涕长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暗。
4. 郁热蕴肺:鼻干灼痒、黄稠涕、口干咽燥、舌红苔黄。
三、针灸处方(每日1次,6次为一小疗程,间隔1-2天继续下一小疗程)
1. 基础主穴(所有证型通用)
迎香——通鼻要穴,针尖向上斜刺0.3-0.5寸,得气后行雀啄泻法10秒。
印堂——提捏进针,向下平刺0.5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泻法。
上星——沿皮向后平刺0.8寸,平补平泻,以鼻腔发胀为佳。
合谷——双侧直刺0.8-1寸,先泻后补,调阳明经气血。
足三里——直刺1-1.2寸,温针或悬灸10分钟,健脾扶正。
2. 证型配穴
肺气虚寒:加风门、肺俞 温针各1壮;大椎 艾灸10分钟。
脾气虚弱:加脾俞、阴陵泉平补平泻,配合神阙隔盐灸。
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温针;太溪补法。
郁热蕴肺:加曲池、外关泻法;少商点刺出血3滴。
3. 通鼻三针
迎香透上迎香 → 上星透素髎 → 印堂透鼻通,三针接力,针感放射至鼻腔,留针20分钟。
四、针刺手法要点
得气后行“龙虎交战”手法(左九右六)于迎香、合谷,增强通窍之力。
温针:选肺俞、大椎、足三里,插入1.5 cm艾段,燃尽为度,温阳散寒。
透刺:印堂透鼻通、迎香透四白,加强局部气血运行。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儿童不留针或留针10分钟。
五、疗程设置
急性期:每日1次,连续6天;
迁延期:隔日1次,6次;
巩固期:每周2次,再6次;
完成18次为完整疗程。
六、辅助疗法
1. 耳针:内鼻、肺、脾、肾、内分泌点,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1分钟。
2. 艾灸:神阙、大椎、肺俞隔姜灸,每周2次,每次5-7壮。
3. 导引:晨起“浴鼻法”——双食指沿鼻根至迎香擦3-6次;闭口用鼻深吸缓呼,吐故纳新。
七、注意事项
• 过饥、过饱、酒后、大恐大怒者暂缓针刺;
• 孕妇禁刺合谷、三阴交及腰骶部穴位;
• 出血性疾病或皮肤感染处禁针;
• 治疗后注意避风保暖,2小时内不洗澡、不饮冷水。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配资平台哪个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