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可能有些人本来不敢拿这些塑料制品加热,但看着包装上写着“可加热”“微波炉专用”等字眼时,疑虑瞬间打消了。可是,这些东西真的能放心用吗?真相可能出乎意料!加热3分钟,产生几十亿!2023年,《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研究人员选取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的“食品级塑料容器”,并将这些容器放在微波炉中加热3分钟。图片
随后对这些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分析,结果在分析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液体中发现大量微塑料和纳米级塑料颗粒;约每1平方厘米的塑料中可释放出422万个微米塑料和21.1亿个纳米塑料。更可怕的是,该研究还发现,若是将塑料容器用于水和牛奶等加热时,产生的微米塑料则更多;若是只用于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存储,那么释放的微米塑料会少许多。说得直白点,我们平时在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就算塑料包装上写着“可微波炉加热”等字眼时,也尽量不要用塑料容器。除了微塑料,塑料容器中还可能释放多种有害物质,下面这些是最常见的:图片
另外很多人在使用塑料容器时还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一个塑料容器无限期使用,根本没注意到塑料其实也是有保质期的。就比如塑料水杯,理论上可以用3-5年,可如果长期高温使用,一般2年就开始老化,与之而来的就是变色、变脆、和容易染色等问题,同时还容易释放非有意添加物和微塑料等。家家都在用的这种抹布也要警惕,1克可释放650万个微塑料现在很多家庭洗碗时都在用清洁海绵,清洁海绵又称纳米海绵、魔术擦。图片
作为一种由聚三聚氰胺-甲醛聚合物组成的聚合物海绵,这种海绵其实一开始是被用于阻燃剂和噪音消减剂的。这种清洁海绵虽然好用,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很容易磨损和破裂。一项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研究发现,清洁海绵每磨损1克,可释放出650万个微塑料颗粒。图片
LSM成像的结果比较直观:清洁海绵的质量每损失1克,将会产生240-1010万个微塑料纤维。将微塑料纤维数量和质量损失进行归一化后,清洁海绵的每克磨损约产生650万微塑料纤维。图片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差不多相当于将口罩进行24小时机械搅拌后所释放出的微塑料纤维数量。人体的这些地方,都检出了微塑料不要觉得微塑料和自己无关,或者自己平时不用这些东西就接触不到微塑料了。事实上,在人体的很多部位,早已检出了微塑料的存在。①血液2022年,一项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研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图片
在77%的健康志愿者血液中,检出了1.6微克/毫升的微塑料,而微塑料很大可能已经顺着血液游走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②大脑微塑料颗粒进入体内后,只需2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图片
③胎盘微塑料可进入孕妇的胎盘,在近15年终,胎盘中的微塑料颗粒的数量和大小都显著增加。图片
④肠胃欧洲肠胃病学会的报告指出,人类粪便中检出9种微塑料,直径在50-500微米之间,也就是说,微塑料早已进入人体肠胃中。⑤肝脏李兰娟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微塑料会损伤肝脏同时破坏血清抗氧化活性,导致肝脏病变。据估算,平均每个儿童每年吸入的微塑料颗粒可以达到3.5-4.5万个。图片
减少微塑料摄入,记住这7件事!①少用一次性纸杯《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次性纸杯中装入热饮或热水,15分钟左右即可向饮料中释放约25000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图片
我们逢年过节或者应酬时,难免会用一次性纸杯喝东西,设想一下一天喝四杯这样的东西,差不多就摄入了约100000万个微塑料颗粒。②少穿合成纤维的衣物不管是衣服、地毯,还是家具,最好不要选合成纤维的,尽量选择天然纤维的棉、麻、丝、毛等,可有效减少室内微塑料脱落。此外,摇粒绒服装也尽量少穿,因为摇粒绒服装很多都是由回收的塑料制作而成,换言之,这类服装中往往含有不少的塑料纤维成分。③不要加热塑料餐盒外卖餐盒中平均含12-38毫克的微塑料,并且这类微塑料容易分离,只需简单地水洗,塑料餐盒便会释放出小于50纳米的颗粒。更重要的是,塑料餐盒一旦加热,水分子在振动生热时可对塑料容器产生压力和摩擦,并导致塑料出现破裂剥落,剥落的塑料颗粒会掺入水和食物中。所以,我们平时打包回家的食物,最好放到餐具中再加热。④不要用塑料袋装熟食有些小吃店为了图省事,不想频繁洗碗,就用塑料袋套在碗上装熟食,尤其是在米线、粉丝、面条店中,这种情况最为常见。图片
而这些塑料袋大多都是再生塑料袋,里面的有害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后很容易析出。此外,食物的温度越高、油脂越多,那么塑料袋中析出的有害物质就越多,并最终被我们吃进体内。⑤注意塑料制品的标识不管是塑料袋,还是塑料餐具、塑料餐盒,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上面的标识,看清楚了标识,才知道应该怎么用。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平台哪个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